小小书屋>仙侠修真>镜湖惊涛>第四十八章 平衡协议(上)
/p>

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十头野牛给狠狠撞上一样,宁无书整个人被抛到空中,束着的头发散开了,一头黑发在空中飘扬,她口中不由自主地咳出一口血,被重重摔到地上。几个呼吸后,宁无书恢复了意识,但脑袋里仍然觉得天旋地转,胸口一阵阵闷痛。幸运的是,李惊蛰面对冷千秋这一剑显然也是全力应对,再没有多余的功夫去限制宁无书,所以这一摔,反而让她身体的限制消失了。

宁无书强忍着呼吸时胸口传来的疼痛感,挣扎着坐了起来,用力甩了甩头,睁开眼想看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她眼前一片花糊,方才冷千秋的剑光、李惊蛰双掌中的雷光,都带着强烈的光芒,刺伤了她的眼睛,宁无书用力眨了眨眼,眼前的一切才慢慢清晰起来。

在方才二人站立的地面上,所有的落叶都不见了,被强大的气劲吹到了不知何处,露出了黄黄的泥土地。在那地面上,有无数道剑痕,亦有无数个掌印,地面变得千疮百孔,连地面上的石头,也尽皆碎裂。在地面上,还有好多铁剑的碎片,想来是冷千秋的剑碎成了无数片,散落在地。

看到这些碎片,宁无书心中一紧,连忙四下张望起来,只见冷千秋仰天躺倒在地,胸口的白衣被鲜血染红,不知是伤在了胸口,还是他呕出了一口血;不远处,李惊蛰退了丈许远,背靠在一棵树上,白色的胡须亦被鲜血染红,还在不断地咳出血来。

宁无书咬咬牙,以手撑地想要站起来,这才发现自己的双腿竟然在止不住地打颤,她想要调动体内的功力来稳住双腿时,才明白原来双腿发抖正是因为此时自己的一身功力正处于十分紊乱的状态,方才两个绝世高手全力一击发生碰撞,宁无书的位置如此之近,如果不是她当时还在调动全身力气和李惊蛰的压制对抗,而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波及到的话,此时恐怕早已经被震死了。

即便如此,她此时也没有办法再站起来,湖海之力失了控,像决了堤的洪水在她体内乱窜,若非近来宁无书功力大涨,对于五湖四海心法的掌控力上了一个层次,恐怕便离走火入魔不远了。所以,宁无书只好努力盘腿坐下,抓紧时间来调息,同时半睁开一只眼,紧紧盯着面前的两人。

先动起来的是冷千秋。在方才的那个碰撞中,他似乎是昏了过去,但并没有昏迷太久,很快便转醒过来。然而当他刚刚坐起身,口中便又“哇”地涌出一口血,整张脸煞白煞白,看上去比当时遭火牛爆炸冲击时还要惨,不时捂着胸口吐出一口血来,好似体内有吐不完的血。李惊蛰则是伸出一只手扶着树,勉力支撑着自己保持站立的姿势,然而他再也没有方才那股天下无敌的气势,本就上了年纪的李惊蛰此时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脸上的皱纹变得深刻了许多,呼出的气都变得细若游丝。

宁无书心中着急,因为根据此前饶玉灵的情报,冷千秋在遭火牛爆炸冲击后,其实是受了极重的伤,差一点就死了,但是因为强行催动九命玄猫大法,扭转了伤势、转化为功力。而后在傅决的建议下,冷千秋开始压制由九命玄猫大法带来的副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受的伤又再次复发,并且不断冲击他的身体。因此,当冷千秋刚才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其实身体是非常虚弱的,只不过不知为何,他似乎领悟到了更加高深的剑法,这才能与李惊蛰一绝死战。

所以,接下来若冷千秋不再催动九命玄猫大法,这一次碰撞就等于伤上加伤,他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问题;而他若再次催动九命玄猫大法,之前的压制可能就会失效。若傅决所言不错,此大法抽取人脑中潜能,届时说不定冷千秋会变成一个嗜杀如命的疯子,那就更加可怕了。

相比之下,李惊蛰似乎并没有伤到根本,仅仅只是受了重伤,若非他上了年纪,恐怕表现得会比现在更加轻松。看李惊蛰此时的呼吸已经渐渐慢了下来、沉凝了起来,说不定没过多久,他便可以暂时压制下这伤势,轻而易举地结果了冷千秋和宁无书。

还好,此前李惊蛰让他的手下们走得远远的,不许靠近这个地方,而以李惊蛰一向天下无敌的模样,想来那些鱼龙卫们也不会猜到自己的指挥使大人竟然能受如此重伤。所以,他们这一时半会儿并不会寻来,也就多出了一丝喘息的希望。

只是,这丝希望真的能够让大家活下来吗?

宁无书的心里没有底。但是,只要还有希望,那就说明没有走到绝路。她感觉到自己的心脏一下一下地在跳,仿佛是一个计时的沙漏,在不断提醒她时间的流逝,也许下一次呼吸,李惊蛰就会放开扶着树的手,迈开双腿,然后先杀冷千秋,再杀她宁无书,随后吴桦、阮松雨……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于难。不过既然冷千秋会来此,想来是已经把宁良安置到了安全的地方,许贤没有接到阮松雨他们,也没有被鱼龙卫拿住,应该很快就能找到宁良,再将他护送回京……

不行!不能想这些!宁无书一个激灵,自己怎么会在调息的时候生出这么多杂念?这时她才发现,不知何时起她眼中竟然流出了眼泪,泪水已在脸颊上挂成两道水帘,心法调息不知何时也越来越迟缓。这是……要走火入魔了么?

她努力想要定下心来调息,但却始终没有办法静心,脑海里反反复复不断出现自己以及同伴们被残忍杀害的场景,眼泪也越流越多。


状态提示:第四十八章 平衡协议(上)--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